即日專欄:逆周期 殺到嚟
區內及新興市場即使亮點仍在,但經過一輪升勢後,估值確實談不上是便宜及抵買。投資者是聰明的,研究報告現在才大力推介,但老早已有一批資金於去年底已加倉區內,現在回報已相當不俗了。
金融海嘯之後,環球央行不單止大開水喉,而且不斷大打開口牌,總之市場要甚麼就滿足甚麼。政策能見度滿清晰的另一面,當然是造就相對低風險的炒作行為,亦導致央行政策愈來愈缺少突如其來的駕馭能力。
相比歐美央行,區內政策層既提升了預示性及能見度,但同時保留了一定捉摸難度,其中之一必然要數中國人民銀行吧。
內地去年的貨幣及信貸供應大增,惟經濟回穩之後,政策逐步回復較正常情況是必然,問題是調整的速度與規模。內地多個部門沒有說錯,政策不會急轉彎,但對市場而言,舉個例由每個月淨投入數百億元人民幣,變為每幾個月才投入幾百億元人民幣,同樣都是寬鬆,但資產市場價格由於已升至一個相對高的水平關係,其實是需要更多水才能繼續養活魚池內的魚。
人行多日來逆回購規模被形容為地量式,近日合共抽走的資金已有五千億元人民幣左右,導致市場利率大升,最反映流動性的隔夜利率更已升至3厘以上。
北水流入港股之多叫外界吃驚,抱團現象可以令一隻騰訊控股(700)市值達近1萬億美元。內地資金流入成就了港股成交每日二千多億元,但當然港股亦同時背負更大的內地政策風險。人行調節流動性似乎已對內地股市產生了一定影響,1月剛過去,北水流入高峰期也可能會有所減弱。
人行去年11、12月份的中期借貸便利操作(MLF)規模逾萬億元人民幣,結果資產市場隨即大旺。無疑,貨幣政策不會收緊,但不要忘記人行早前在發布會上亦強調正對資產價格表現密切留意,股市過熱,包括港股,人行以後每日的市場操作更應提醒三分精神,昨天1,800億元人民幣的逆回購到期,只換來1,000億元人民幣的7天期逆回購操作。
臨近春節及下月中有2,000億元人民幣中期借貸便利到期,似乎人行短線會恢復市場資金淨投放,但農曆年後才會見真章。資金由超寬鬆,轉為相對地收緊,對市況必然有短線影響。不少大行認為,內地既然要加碼調控樓市,資金會更選擇股票,但這個觀點分析,即使是在熔斷市之前也被視為牢固而又堅實的支持市況動力吧。或者,股市跌一跌,淘汰一些實力一般的投資者,其實是更加樂見,更加健康。
原文:https://www.am730.com.hk/column/%E8%B2%A1%E7%B6%93/%e9%80%86%e5%91%a8%e6%9c%9f-%e6%ae%ba%e5%88%b0%e5%9a%9f-254697
網上圖片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想了解我更多的投資心得及個人動向,請立即讚好我的專頁 胡孟青專頁
#am730 #談財經胡孟青 #胡孟青專頁 #估值 #金融海嘯 #央行政策 #中國人民銀行 #逆回購 #利率 #北水 #港股 #抱團 #騰訊控股 #MLF #樓市 #股票 #資金